您好,欢迎访问苏州福恩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欢迎致电:0512-57783652 13773199528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 行业资讯
  • 公司动态
  • 联系我们

    苏州福恩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 汪松元                 

    手机:13773199528        0512-57783652    

    QQ:593257795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昆山玉山镇城北路5号A座403室


    行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殡葬信息化的实现模式探讨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04-25

    新世纪伊始,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大力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提出要适应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战略部署,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做为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决措。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这一战略部署,民政部印发了《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2001-2005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部署,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已进入全面组织实施阶段。殡葬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是随着民政工作信息化的日益发展而提上日程的,它要求殡葬工作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工作的时效和质量,能高质量的为国家对殡葬宏观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最大范围地满足社会上对殡葬服务方面的要求。由于殡葬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本文拟在分析当前殡葬信息化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殡葬信息化的实现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 对殡葬信息化存在的认识误区
      当前,我国的殡仪单位大部分对殡葬信息化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误区和认识不足,不消除这些误区,殡葬信息化就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殡葬信息化就是殡葬工作计算机化。
      殡葬信息化会降低人的作用。
    二、 殡葬信息化的现实制约 
      由于殡葬行业特性及历史原因,殡葬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1.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的殡仪部门,长期以后,由民政部门经营主管,具有垄断性和封闭性,一部分殡仪馆、公墓等经营思想落后,这种事企不分的体制约束了一些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而且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原理,任何体制都具有路径依赖性,即具有抗拒变革,自我强化的惯性,它的长期运作会成为一种固化的状态上,殡葬信息化必然会对传统殡葬体制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责权关系、工作流程、思维模式、利益分配格局等产生结构性的巨大冲击,阻力是不容忽视的。
      2.科技思想认识不足的制约。由于我国的殡仪单位属于事业单位,长期由国家主管经营,大部分的殡仪单位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水平对自身业务比较熟悉,但对外部新技术接受起来比较慢,对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观望、等待的态度,因此,要从思想上让殡仪单位的管理者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积极性,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3.资金投入的制约。殡葬信息化需要一定的资金需求。无论是计算机、网络等硬件的配置,还是业务管理软件的应用、人员培训等都要有资金保证,虽然一些省市的殡仪单位具备了资金投入能力,但全国还有一大部分基层县区级殡仪单位还不具备,所以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投资体制的问题。
      4.人员素质的制约。现阶段,我国的殡仪单位的计算机普及率还很低,基本上是传统的手工办理业务,整体的人员知识结构水平偏低。殡葬信息化使殡葬工作的内容、方式产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对殡仪单位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要求也是全方位的,既要掌握信息化技术操作水平,又要具有更新思维模式和信息化管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三、殡葬信息化的实现模式
    由于殡葬信息化过程中存在上述认识误区和制约因素,所以,要顺利实施殡葬信息化,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殡葬信息化实现模式的设计和选择。
      殡葬信息化的目标模式 
      根据《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2001-2005年发展规划纲要》,近期5年内民政系统将基本建成"数字民政"工程和"便民"工程两大部分。其中,"数字民政"工程是民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这一工程包含三个内容:一是构建覆盖全国民政部门的宽带高速网络;二是在这一网络上,建立分布式民政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用于数据分析处理的通用民政业务软件平台;三是开发运行在通用平台上的各项民政业务管理软件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实施各级民政业务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根据《纲要》规划,殡葬行业要在2005年前建成覆盖本行业的殡葬业务管理软件。笔者建议,目前是要尽快普及各个殡仪单位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然后再逐步联网(可以建在覆盖全国民政部门的宽带高速网上),形成以省级为单位的全省殡葬信息系统,实现标准统一、数据共享,进行全省殡葬业务的分析、查询、汇总,为宏观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有条件的省市也可以以高起点直接进行省级殡葬信息系统的建设,依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高起点、高质量地建设成省级信息系统,高效率地为发展殡葬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殡葬信息化的建设模式
      要使殡葬信息化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建设模式。
      1.从体制上要形成殡葬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近两年来,民政部和中国殡葬协会已经要求各级殡仪部门尽快落实现代化、信息化管理这项工作,而且殡葬协会举办了全国电子、电脑殡葬设备使用培训班,来推广殡葬信息化建设工作。殡葬管理机构要从根本上促进此项工作,是否需要制定出殡葬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纲要,再比如把殡葬信息化建设纳入殡仪馆(公墓)等级评定考核标准等措施,来加强殡葬信息化建设工作。
      2.要大力支持鼓励外部力量加强殡葬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民政工作社会化,这是十一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的口号之一。殡葬行业长期以后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信息化建设需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社会力量参与,来提高来行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实践证明,我国比较发达的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是依据外部力量建设的,如金融业、商业、企业、电子政务等这些领域都有十分发达的IT企业,它们掌握领先的信息技术和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市场化运用等手段,来积极健康地推动本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巨大发展。
      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软件建设。现今,很多单位只重视计算机等硬件建设,对软件认识不足,认为花几万元购买一套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不值的,忽视软件建设。软件是信息化的灵魂,信息系统的所有管理理想、功能都必须借助软件才能实现。软件创造客户使用价值,它能为殡仪单位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业务管理服务、降低各项管理成本,能创造出巨大的使用价值和收益。
      4.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殡葬信息化系统最终能否正常的顺利应用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人员素质是决定的关键。为使殡葬职工的素质与殡葬信息化系统相适应,就必须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培训对象既要包括对普通操作人员的培训,还要针对殡葬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既要有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的培训,也要包括信息化管理知识和法规、工作方式方法等理论方面的培训。实践证明,只要领导重视,下定决心,职工努力,是能完成对殡葬信息系统的正确使用管理的。 
    在相对落后封闭的殡葬行业,大力应用信息化管理可带来的巨大的效率革命,加快殡葬事业的快速发展,来实现本行业的跨跃式提升。????一些殡仪单位认为,实施信息化管理后,规范化操作会影响现有机制下管理者的作用,使人的作用降低。信息系统是靠人来操作,但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的。原先重复、繁重的业务登记、报表统计工作由电脑承担后,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地进行殡葬政策理论研究、决策思考等更高层次的工作,殡葬管理业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将有质的变化。当然,信息化管理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在思想上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现代管理需求,而且要在技术上提高操作技能,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相当一部分殡仪单位认为,信息化就是将原来的手工操作搬到计算机上完成,其实这是对信息化简单狭隘的理解。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是全面彻底的,软件是信息技术加管理思想的载体,软件本身汇集了多家优秀殡仪单位先进的管理思想,它通过信息技术的实现,改造我们原有的工作观念、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殡葬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殡葬事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它是行政管理方式的一场革命。


    下一个: 资料正在整理中...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路5号A座403    苏ICP备15035772号-1


    0512-57783652  13773199528      苏ICP备15035772号 

    在线客服